據了解,近年來,珍貴木材社會需求日益增長,如紅木等價格每年遞增30%-40%。但長期以來我國種植的大多是楊樹、衫木、桉樹、馬尾松、落葉松等速生樹種,珍貴樹種資源總量不足,后備資源嚴重匱乏。在現有5326萬公頃的人工林面積中,珍貴樹種只有小規模發展和零星種植,不得不主要依賴進口。在當前世界各國都開始控制珍貴木材出口的情況下,過度依賴進口使我國木材安全面臨風險。
今后,國家將通過三種途徑加快珍貴樹種培育步伐,擴大后備資源儲備:一是由國有大型林區、國有農場出面,選擇土壤、水熱條件好的地區建立珍貴樹種人工林基地;二是利用現有天然次生林、低質低效林進行改造,剔除效益不高的樹種,補植珍貴樹種特別是闊葉樹種,形成混交林;三是通過廣泛宣傳吸引社會投資培育珍貴樹種,特別是引導農戶在房前屋后種植珍貴樹種,在創造巨大的生態和社會效益同時,為種植者創造客觀的經濟收益。
“不過,由于珍貴樹種生長慢、收益回收周期長,社會對培育珍貴樹種的積極性不高。”據了解,各級林業部門將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對珍貴樹種培育的投入力度,包括爭取建立國家和各地珍貴樹種培育專項扶持基金,將珍貴樹種培育納入國家對農業的良種補貼范圍,爭取對農村四旁種植珍貴樹種的種苗進行補貼。